【學黨史】振奮全國的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軍第120師、第129師和晉察冀軍區部隊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1940年5月至6月,德國占領了整個西歐,隨后對英國本土展開大規模戰略轟炸。歐洲戰局的急劇逆轉,促使日本更加急切地要征服中國。日本隨即加強了對中國的軍事、政治和外交攻勢。在嚴峻的國際形勢和日軍的壓力下,國民黨及其政府內部出現了動搖妥協傾向。
為振奮全國的抗戰精神,遏制國民黨及其政府的妥協危險,也為打破日軍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實施一次大規模攻勢作戰。
此次八路軍的大規模攻勢,覆蓋了整個華北地區的主要交通線。在這些地區,駐有日軍3個師團的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團和騎兵旅團的各一部,總兵力約20萬人,另有偽軍約15萬人。參戰的八路軍有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在此階段,晉察冀軍區和第129師各部對正太鐵路全線發起突襲,猛烈攻擊沿線的日軍據點和井陘煤礦。同時,八路軍第120師對同蒲鐵路北段和晉西北主要公路展開大破擊。而冀南、冀東、冀中和太岳等華北其他地區的八路軍和游擊隊,也對各自面對的日軍交通線展開廣泛的破擊戰。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在此階段,晉察冀軍區部隊發起淶(源)靈(丘)戰役,連續攻克日軍數十處據點。第129師發起榆(社)遼(縣)戰役,相繼攻克了多處據點和榆社縣城。第120師各部再次對同蒲鐵路展開大破擊,使同蒲鐵路北段交通又一次陷入癱瘓。
第三階段:1940年10月上旬至1941年1月24日。日軍遭到連續兩次大規模攻擊后,遂調集重兵反撲。1940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第129師各部轉入反“掃蕩”作戰,迫使反撲的日軍撤回原據點。11月17日至12月5日,太岳軍區八路軍連續在官灘、龍佛寺等10余次戰斗中重創來犯日軍,迫使日軍撤出太岳區。在此階段,日軍還對晉察冀和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發起反撲。至1941年1月,晉察冀軍民粉碎了日軍對平西、北岳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晉西北八路軍也將日軍全部逼回至原駐地。
據八路軍總部統計,至1940年12月5日,參加百團大戰的八路軍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自動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繳獲槍械5942支(挺)、各種火炮53門、騾馬1510匹等大量軍用物資,摧毀據點2993個,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車站37個、橋梁213座、隧道11個、鐵軌21.7萬余根、枕木154.9萬余根、電線桿10.9萬余根,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解放煤礦工友10120人、鐵路工友2055人。八路軍傷亡1.7萬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軍在井陘煤礦戰斗的硝煙中,曾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看望和關照,還附上一封信,一并輾轉交給日方,展現了八路軍的人道主義精神。40年后,當年被救的小姑娘美穗子,還重返中國,專程向聶榮臻、向中國人民表示感謝。這個感人的故事一直被傳為佳話。
百團大戰是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氣焰極度囂張、全國抗戰面臨嚴峻考驗的關鍵時刻,實施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行動。在軍事上,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在華北地區的“囚籠”政策,鞏固了華北抗日根據地,并迫使日軍不得不進一步從正面戰場抽兵對付敵后抗戰力量,從而策應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在政治上,百團大戰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對八路軍“游而不擊”的污蔑,抑制了國民黨內對日妥協的傾向,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來源:《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